close

巴斯特.JPG

  我喜歡巴斯特女神無所畏懼、理所當然的自信,也很適合這個主題。或許還會再分享其他的事,慢慢地把文字整理出來。


 


這幾天骨碌骨碌地腦袋裡轉著一些事。

想想覺得好好整理出來,也比我自己私下建議來得完整與有效。

從我開始接觸靈性課程時,其實就有很多的課程與老師,國內老師、國外老師等等,令人眼花撩亂。

到這一兩年,新出來的靈性老師(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)、更新的課程一個接一個。也讓很多人在選擇上會感到無所適從,因為可能連資料都不見得搜尋得到,也有人會選擇聽朋友或一些治療師的建議,但以現在課程的數量,也不太可能有人能上過所有的課程,並一一提出公允中肯的評論。

在選擇課程與服務前,要有個觀念,靈性課程,與課程或工作坊的引領者是『人類』、是『地球人』的這個事實,不管他曾經擁有什麼身份、為誰傳遞訊息都一樣。

開課、開工作坊除了傳播資訊外,有時可能也是他們賴以維生的事業之一,課程與工作坊亦可認為是一種靈性商品,比較大且需要花時間去消化的。

而在接觸一個新的課程或服務前,除了能先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心得與資訊外。很多老師也都有在經營blog或是facebook,能先在這些地方看他們對於一些問題的回應、他們所發表的文章的一些感覺,來作為初步的判別。

亦可寫信或留言,來看對方花多少時間、用怎麼樣的態度來回應,個人的感覺也是很重要的,如果自己都覺得沒有感受到相對應的尊重、或是對方的一些回應感覺偏離了你想要的主題,那麼是否要選擇該課程、該服務,就要再三考慮了。

很多人推薦的老師或治療師,不一定是適合每個人的,這些小地方都是能自己感受並思考的。

且很多引領者或者說靈性導師可能會提供很多種服務、很多樣化的課程給個案或者說學生作選擇。

當個案或學生有其他需求時,他們也會先以自己的服務與課程做為推薦。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,也沒什麼不好的。

只是,回到自己身上時,必須要去考慮:我想要嗎?我真的需要嗎?這是我要的嗎?

1.『我想要嗎?』

不管是課程或服務,當有這樣的訊息或是有這樣的建議出現時,請先 靜下來,然後感覺一下,自己是不是有被吸引的感覺、是不是有想接觸這類課程或服務的衝動。

如果都沒有,甚至老師的推薦方式會讓自己感到困擾,那麼又何必因為這是個"靈性老師"推薦的"心靈課程或是服務"而勉為其難地接受呢?


2.『我真的需要嗎?』

同上。(欸) 

有時候別人給的建議是別人的感覺,比如說有的人會說:「我覺得你 很適合紅色。」如果被說的人本身也很喜歡紅色,就皆大歡喜,但如果不是呢?

就像身心靈的課程與一些服務,有的時候是相對應地呼應著個人的喜好與需求,有時候則是個人沒有意識到的需求。

但需不需要、接不接受也是個人的事,如果當下的自己還沒有做好這 樣的準備或是壓根兒覺得沒有切合到自己的某些需求,那麼微笑謝謝這些建議就可以了。

3. 『這是我要的嗎?』

同上。(喂)

這三句話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個緩衝與再確認,究竟是因為課程的介紹太動人、朋友說得太誠懇不接受不行,還是自己真的有這樣的需求與 被吸引的感覺,我想"衝動"是一種熱情的顯現,但如何去感受也是一種學習。

再者,許多提供靈性服務的引領者也是人。就是說他們也有許多脾氣 、情緒、缺點,就如同我們在外會看見的眾生一樣,只是他們的職業很夢幻,職業名甚至會開聖光而已。

這些人的黑幕或黑頁(漫畫黑頁)不少於任何人。

我並不是要看文章的朋友開始抵制誰,而是在這個很夢幻的職業名稱 下,那些人會做任何你想像得到的事。在沒有任何觀察與印證前,百 分之百交出自己的信任,甚至是選擇權都是讓自己曝露在被剝削的危險的可能中。

有朋友就跟我分享過有人去上一個連續的課程,這周上第一堂,下周 馬上自己就開個一模一樣的課。

之前也聽說過有人今天來跟老師學,上完課,之後就自己開班授課了 。(上金屬線的課和天使課時都聽說過這樣的事)

也有看了幾本書就說自己會催眠,並利用心靈導師的身份作出侵犯他 人身體權利之類的事情亦有,催眠時甚至沒有第三人在場。

分享的朋友並期望我能提醒大家一些催眠時可以注意的事項,以保障 個人的人身安全。例如:不能是躺在床上(她說一般不是都用診療床或 是半躺的椅子,為何要是在床上?不覺得很危險嗎?)、最好有第三人 在場,以免危險、且催眠師不能用手觸碰被催眠者,只能用言語聲音引導 。

這些是朋友分享並告知我可以提醒大家的。

但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催眠的體驗,對這個服務的認識也不多,如果有 不夠完整的地方,也歡迎告知以便補充。

另外,在選擇課程或服務時,除了仔細看介紹內容外,也要有個概念 :你不會一揮魔杖就爆出火花、一低聲呢喃就能召喚出各種不可思議 的生物出現在現實中、對著業力喊「叱叱 荒唐」不會讓它消失不見。

課程與服務不是變戲法,提供服務不是為了讓人陷入被服務的快樂中 。

Kosha曾在課堂上告訴我們,不要與個案作連結,不要期望個案一直 回來找你,一個總是充滿個案的治療師也不是個好的治療師。因為隨著不斷的調整與整理,有這樣需求的人只會越來越少。

一開始有點難懂。但想想,提供服務的人期望你一直來選擇各種服務 ,那麼是不是要一直退回到需要被幫助的狀態才有可能呢?

那麼這就不是提供服務的本意了。

另,現在很多人都天賦異秉,上過一次課就開啟不同能力與潛能的人 也不是沒有,或是個人不斷地練習與思考,之後出來提供服務的,也 是有可能。但我比較在意的部分是沒有任何的反思與自己的部分,完 全抄襲別人的課程內容,這樣子提供出來的又會是怎麼樣的服務呢?

希望看了文章的大家,能更謹慎地去考量與選擇,永遠都不要把自己 的選擇權與判斷丟給其它人引導,其他人提供的建議,可以考慮,但 不要當成唯一並絕對的選項。

畢竟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需求,並為自己做出最適切的選擇的。


Love & Blessing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r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